(2021年7月21日在杭州市余杭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筹备组组长  金承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筹备组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工作回顾

区十五届人代会一次会议以来,区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紧扣“五大余杭”目标,推进“三个全域”建设,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这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能级大跃升的五年。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自2017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自2018年以来蝉联全省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于2020年首次位居全国县(市、区)第一。全力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新制造业计划”,三次产业结构由2.7:26.7:70.6优化为1.7:22.2:76.1,数字经济发展持续领跑全省。常态化开展季度“双集中”活动,成功招引vivo全球AI研发总部、OPPO全球移动终端研发总部、字节跳动杭州(余杭)研发中心等重点产业项目550余个,开工项目总投资超37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53215元、31608元增至70681元、44117元,收入差距比持续缩小,居全省前列。这是创新要素高能级集聚、发展动能大转换的五年。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全国“双创”活动周服务保障圆满成功,“创新活力之区、中华文明圣地”城市品牌一举打响。之江、湖畔、良渚三大实验室入选省实验室,创建梦想小镇、梦栖小镇等5个省级特色小镇,中国(杭州)区块链产业园、5G创新园等建成开园,孵化载体达167个、物理空间超800万平方米,获得省首批“科技创新鼎”。“人才特区”建设成果丰硕,引进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176名,人才总量达45万。这是全域美丽高标准建设、城乡面貌大蝶变的五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推进“五大百亿”工程,加快综合立体交通成网,千岛湖供水工程城北线等市政设施建成投用。创建省级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15个、美丽城镇3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6个、森林城镇7个,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区、省级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优秀区和美丽乡村示范区。“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五废共治”扎实开展,三次夺得“大禹鼎”,首次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生活垃圾分类“余杭模式”获评省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这是社会治理高水平推进、民生福祉大改善的五年。坚持新增一般公共预算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事业,支出资金超1200亿元。建成交付安置房1816万平方米,回迁安置3.31万户。招引落户浙大一院总部,落地中法航空大学、中国美院良渚校区等优质高校,获评国家健康促进示范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先研先试“余杭绿码”等创新举措,众志成城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成功创建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深化“大平安”建设,平安考核进位至全省第二,夺得“平安金鼎”。

今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调整余杭区行政区划,余杭由此翻开崭新篇章。面对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任务,区政府筹备组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围绕“平稳有序、安全稳定、减少影响”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展现了“上级有要求、余杭见行动”的强烈政治担当。

一是在统筹有序中划转拆分。在区委统一部署下,统筹有序推进各项调整工作。建立余杭、临平两区联席会议机制,加强重大事项协商协调。推进财政收支、政府债务以及国有资产、权益划分工作,做好交通、金控等4家区直国有企业划转,完成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测算和数据分解。做好政府运转保障工作,最短时间内完成67家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搬迁,近3000名干部快速划转到岗、投入工作。落实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中心等迁建过渡,推进行政区域界线勘定、档案移交保管等工作。

二是在规范平稳中衔接过渡。保持产业扶持、人才引育等政策延续性,兑付惠企资金43.9亿元。推动审批服务调整衔接,1426个事项实现“两区通办”。推行商事登记、医保等134个便民服务事项下延,统筹安排就业管理、优抚救助、社会福利等民生工作,确保政务服务平稳顺畅。厘清跨区项目管理体系,确保东西向快速路、杭州中环(余杭段)等跨区重大项目协同实施。落实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水电气等公用事业移交衔接。树牢大安全理念,推进道路运输、消防、建设施工等九大领域“遏事故”攻坚,妥善落实馆藏文物和各级文保点运维,确保区划调整期间安全平稳。

三是在创新谋划中接续发展。抓住重大变革契机,对照省市赋予余杭的新定位,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推进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39个专项规划和“两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促进行政区与功能区深度融合。召开全区创新发展等系列会议,激发全域、全员、全面创新发展的澎湃活力。开展二季度“双集中”活动,重大项目签约、开工80个,总投资632亿元。深化未来科技文化中心、中央公园、梦溪水乡等城市核心区块规划设计。强化与临平区的战略合作,推动规划共绘、民生共享、交通共建、产业共促、文化共兴、生态共保“六共促发展”。

四是在高效运转中履职尽责。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法治政府建设,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100%。推进数字政府综合应用建设,完善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上架78个应用组件,集成64亿条数据。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内外跑双向循环”,拓展“内跑”事项385个,实现100%网上可办。深入开展“民呼我为”活动,推进办理群众关心的百件关键小事。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深入纠治“四风”,深化“三服务”2.0版、“周三夜学夜访”等活动,完善廉政风险防范体系,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在平稳顺利推进行政区划调整的同时,全区上下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围绕“干好一三五、争当排头兵”这一主线,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今年上半年“高位开局、全面回升、稳步向好”局面,以优异成绩向建党百年献礼。

一是发展动能不断蓄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95.4亿元、增长14.5%;财政总收入489.1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47.47亿元,分别增长15.1%、1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03亿元、增长33.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9.16亿元、增长34.2%。创新设立“招才局”,成功举办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科技人才月等活动。杭州师范大学科技园入选国家大学科技园。强化“双引擎”驱动,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747.6亿元、继续领跑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116.03亿元、增长26.9%,获评“中国产业区块链城市10强核心聚集区”、全省“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成效明显区”。

二是城乡面貌明显改善。优化城乡基本单元,8个镇街入选省级美丽城镇样板创建名单,葛巷社区、翡翠社区、良渚文化村社区列入省级未来社区创建名单。改善人居环境,完成老旧小区改造9.5万平方米,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87个。超额完成全省“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任务,新增造林面积2150亩。启动“绿色风暴”行动,完成生态环境问题整改251个,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三是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提前超额完成40%人口疫苗接种任务,总计接种86.3万剂次。扩大优质教育供给,新增义务教育学位4900余个,“入学早知道”项目入选全省数字社会“揭榜挂帅”应用场景。“米袋子”“菜篮子”稳产保供,夏粮丰收2.86万吨,生猪存栏量创新高。落实稳就业举措,新增城镇就业超2万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发掘良渚文化北村遗址。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当选全省首批大花园“耀眼明珠”,良渚博物院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四是社会治理持续强化。深化基层民主协商,创新开展城乡社区“微自治”项目12个。聚焦警源、安源、访源、诉源“四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受理、源头化解,调解纠纷1.13万余件,化解重复访积案1594件。深化30日安全管理闭环工作法,全区生产安全事故数、亡人数分别下降33.3%、22.2%。开展“平安护航建党百年”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排查整治隐患2.8万余处。强化社会治安立体防控,治安警情下降14.2%,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量下降5.9%。

筹备组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上半年各项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区人大、区政协筹备组的监督支持,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筹备组,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解放军、武警驻余杭部队和驻余杭各直属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余杭发展的各界人士,向全区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未来发展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和转化落地效率不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待提速,产业发展空间亟须拓展;城市承载能力和综合能级不够强劲,城乡融合协调发展仍需深化,资源要素瓶颈制约亟待破解;基层治理基础不够扎实,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方面仍有短板,安全生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仍需加强。对此,我们将以“越是挑战越向前”的昂扬斗志,直面问题、绝不回避,采取切实有效举措,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

未来五年工作

迈步从头越,启航新征程。未来五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特征和要求,把握裂变机遇,增强争先意识,厚植高能新区、战略高地、发展热土的综合优势,加快实现“城西腾飞、东部兴盛、西部富美”,努力践行成为杭州“一核九星”市域发展新格局中“最闪亮、最耀眼之星”的光荣使命,推动余杭在新起点上再创新辉煌。

未来五年,区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在浙江、杭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以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为主题,以数字化、高端化、国际化、一体化、品质化“五化共促”为路径,聚焦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辐射全省的未来城市样板地、未来科技策源地、未来产业引领地,构建“一廊一轴、一心三片”空间新格局,持续深化“三个全域”建设,全力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全国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全面数字化改革引领区”,高水平建设创新余杭、品质之区、文明圣地,奋力展现建设“重要窗口”和“数智杭州·宜居天堂”的排头兵、领头雁风采。

“十四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以上,力争突破31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9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以上;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人才总量达到50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58;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5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

完成以上目标,要着重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打造全球科创要素引力场。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杭州城西科创、城东智造、G60科创“三条大走廊”,发挥科研重器、高校院所和龙头企业汇聚的科创集群优势,完善“政产学研企”合力攻关体制,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能级创新平台,增强硬核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迭代升级“大孵化器”战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推动规上企业研发活动、研发机构和发明专利全覆盖。面向海内外高水平构筑人才蓄水池,大力招引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营造“热带雨林”式双创生态,全域打造国际化高端“人才特区”。

(二)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落实《余杭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率先展现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基本图景,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贡献示范样板。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全面对接,建设未来社区、乡村新社区等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加快形成城乡统筹协调、区域均衡协同发展格局。坚持“做大蛋糕”“分好蛋糕”相结合,提升经济发展质效,拓展城乡居民创新创业、创收创富渠道,发挥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作用,完善低收入群体、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着力缩小地区、城乡和收入差距,率先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三)建设全面数字化改革高地。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全面建设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全国数字生活引领区、全国整体智治示范区。落实全省数字化改革“152”工作体系,按照“规定动作接得住、自选动作走前列、揭榜挂帅有余杭”要求,着力探索多跨场景应用创新,确保区级应用与省市平台高效协同。实施数字赋能社会行动,积极发展数字村社、数字教育、数字医疗、数字养老、数字文旅等新业态新服务,推动城市物理信息化数据化,率先形成数字社会和数字城市。推进“互联网+政务”“互联网+办公”“互联网+监管”建设,全面建成移动办事之区、移动办公之区、移动监管之区。

(四)构筑高能级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新经济为引领、制造业为基石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三高地一基地”。联动杭州云城,统筹未来科技城、良渚新城和钱江经济开发区产业平台布局优化和能级提升,推进镇街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强化招商引资统筹机制,靶向招引补链强链项目。加强资源要素适配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企业“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积极培育“未来工厂”“灯塔工厂”。

(五)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深度参与杭州大都市圈发展,融入杭合创新带、杭宁生态经济带建设,共建杭湖一体化、杭州大城西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全面扩大开放合作,高标准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联动创新区余杭片区,推进杭州跨境电商余杭园区建设,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服务保障2022年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推进亚运城市行动,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深化“信用余杭”建设,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扎实做好东西部协作、山海协作、对口合作、区县(市)协作、联乡结村等工作。

(六)建设世界一流中心城区。以世界一流标准,构建“一廊”辐射、“一轴”串联、“一心”引领、“三片”共兴的空间发展格局,聚焦约70平方公里的城市核心区,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门户、地标建筑、地下空间和生态廊道,打造未来科技文化中心等现代建筑群,着力补强城市核心功能,奋力向世界一流中心城区迈进。大力引进世界500强、行业龙头等企业总部,打造超级总部基地。完善区域内部及联杭接沪交通体系,助推杭州都市圈轨道交通“一小时通勤圈”建设,加快杭州中环(余杭段)建设,保障城西高铁枢纽、地铁项目实施,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打造“以轨道交通为引领、快速路为骨架”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立体网。

(七)擦亮中华文明圣地“金名片”。精心守护良渚遗址这一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加快良渚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办好“杭州良渚日”等活动。高水平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挖掘弘扬径山文化,统筹做好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实施文旅“1010”工程,创建全国文旅融合样板区。支持建设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规划打造“五馆一中心”等重大文化地标和公共文化设施集群,建成城区15分钟文化服务圈、乡村30分钟文化生活圈,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深化文创、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八)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共同体。高标准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开展重点行业能效提升和产业园区循环改造,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三线一单”为约束,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构筑生态安全屏障。落实“万顷湿地、万里碧水”工程,推进大运河(余杭段)、苕溪流域等生态保护,加强梦溪水乡、南湖、北湖、三白潭等湿地资源保护利用,打造世界级“湿地水城”典范。实施“绿化余杭”行动,落实最严格野生动植物保护制度。严格实行生活垃圾“三化四分”,实现生活垃圾零增长、零填埋。

(九)共建共享高品质美好生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奋进计划”,实现“三年大变样、五年攀高峰”。依托浙大一院总部,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高质量建设健康余杭。强化多层次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加快养老、托育服务供给扩大和质量提升,完善覆盖全人群、全周期的高品质公共服务。推进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给排水、电气网、水利、能源等设施建设和智能化升级,加快5G基站、智能充电桩等“数字余杭”新基建。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

(十)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打造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围绕现代政府建设要求,完善政府各项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构建上下贯通的抓落实体系。推进多规融合,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和保障体系。完善源头治理、风险防范、应急管理闭环管控体系,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打造高水平“平安余杭”。健全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加强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完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着力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持之以恒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提升行政效率和政府公信力。

在此基础上,我们接续奋斗,确保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26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970亿元,完成上级下达节能减排任务,以先行示范标准推动碳达峰迈出坚实步伐。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各位代表,未来五年的发展愿景令人鼓舞,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催人奋进。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和决心,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就一定能把困难挑战变成余杭干部的成长磨砺,就一定能把发展目标变成余杭群众的民生福祉,就一定能把宏伟蓝图变成余杭大地的美好现实!

2021年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余杭行政区划优化调整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必须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特别是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区第十五次党代会和区委十五届二次全会重要精神,锚定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目标,践行“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现代政府理念,坚持“五化共促”,深化“三个全域”,实施“五大计划”,建设“三高地一基地”,在打造“三地三区”、落实“六个走在前列”、构建“一廊一轴、一心三片”空间新格局中开好局、起好步。

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财政总收入及地方财政收入均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完成上级下达节能减排任务。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为实现今年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落实重大改革,干出“重要窗口”头雁新气象

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围绕“七个先行示范目标、七项争先举措”部署,精准把握“六个方面要求”,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奋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构建“1+5”山城协作联合体,建立未来科技城与西部五镇的产业联动机制,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实现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6以内,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10亿元,新时代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60%以上。建成省级未来社区3个、市级未来乡村4个,争创市级未来社区14个,打造黄湖“未来乡村实验区”省级标杆。

扩大数字化改革先发优势。实施“创景计划”,聚焦“四大任务”,抓好“三张清单”,以“大场景小切口”为抓手,创新谋划区级典型场景50个以上,建成重大多跨场景10个以上,入选省级揭榜挂帅项目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形成一批有余杭辨识度的硬核场景应用。迭代升级“数字资源超市”,争做省市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三级融合的先行示范。积极探索构建区级数字化改革整体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形成数字化改革的余杭标准、余杭样板。支持推进省市产业大脑及十大标志性产业链数据中心建设,深化省“亩均论英雄”大数据平台3.0版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区级特色模块应用。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建成云计算数据中心,累计投用5G基站2400个。

加快推进重要改革落地。高水平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试点,梳理完善镇街、平台权责清单,建立健全可量化、可评估的行政资源配置机制,统筹推进基层治理、公共服务、机关内部3大领域“一件事”集成改革,打造基层“一网智治”2.0版本。深入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探索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推动综合行政执法事项占整体执法事项比例达到20%以上。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制度,推进国有公司转型成为国有资产运营平台。推动重大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力争华体网工作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

二、激发主体活力,厚植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强化创新策源带动力。实施“翱翔计划”,依托“未来之星”“未来之光”“未来之源”“未来之力”,集聚人才队伍,优化资本生态圈,完善“实验室—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创新孵化链条,撬动各类创新要素共同发力。服务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湖畔实验室、浙大超重力大科学装置等标志性创新载体建设,保障智能计算、多维超级感知、基因—细胞治疗与基因组医学等项目推进。支持阿里巴巴、中电海康等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集中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依托区内前沿技术企业,在量子计算、类脑智能、智能感知等领域,形成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壮大创新创造主力军。实施“凤凰行动”,打造资本市场“余杭板块”,力争新增上市企业7家。开展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80家,实现国高企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提升5%以上。实施“雄鹰计划”“双百计划”,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50家以上。发挥“顶尖人才10条”作用,设立创新创业“资金池”,安排不低于100亿元人才和企业扶持专项资金。全年新增顶尖人才20名、领军人才200名、全球名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2000名、各类高校毕业生50000名以上,人才资源总量达到30万人。

建优创新发展生态圈。以梦想小镇沪杭创新中心、合杭梦想小镇串联长三角创新资源。启动大孵化器战略迭代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新增物理空间不少于150万平方米。加快推进浙江大学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二期、菜鸟总部经济园和菜鸟智慧产业园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20家。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产业基金,新引进合作顶尖投资机构5家以上,新增政府产业基金注册资本20亿元以上。加强特色小镇梯度培育,打造特色小镇2.0版。

三、强化多元支撑,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新动能

构筑重点产业矩阵。聚焦“三高地一基地”建设,抢占产业高质量发展先机。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关键产业,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培育数字化车间20个,实施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100个。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高地,引进培育一批创新药物成药性评价、智能诊疗设备创新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科学布局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产业园,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落地,实现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增长16%。打造全球未来新兴产业发展高地,聚焦前沿新材料、车(飞)联网、区块链等新兴产业,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推进中国(杭州)航空科技小镇建设,创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区、全省未来产业先导区。打造全球科技企业和顶尖人才创新研发总部基地,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深化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敲门招商等招引方式创新,聚焦“链主型”企业,落实“链长制”招引,大力引进一批“双引擎”、总部型优质项目,引导总部经济集聚发展。设立不少于10亿元的顶尖人才团队创新创业资金池,发挥重点城市招商中心、人才驿站作用,大力招引带优质项目的院士专家人才。

蓄积经济发展动能。以“数智城生金、文平总衣服”十个字为抓手,招引一批产业链头部企业。实施区级政府投资项目303个,总投资1200亿、年度投资230亿元以上。开工钉钉总部、同花顺科技软件等6个“152”项目。实施“3655”梧桐计划,分类分批推进10个工业园区有机更新,完成工业用地出让850亩、投资50亿元以上。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建立“一键直达海外仓”数智供需平台,完善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引进外资7.9亿美元,进出口额增长5%。推进商贸经济与文化旅游、夜间经济深度融合,培育直播电商、数字娱乐等消费新热点,网络零售额增长10%以上。推进军民融合产业转化,创建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发挥平台集聚效应。未来科技城要围绕打造“创新策源地”核心区建设目标,扩大数字经济产业优势,加快布局量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保障阿里全球总部、绿汀路三站换乘综合体等重大项目推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以上。良渚新城要围绕打造产城融合城北新中心目标,坚持数字文化、生命健康和总部经济“2+1”产业定位,加快良渚生命科技小镇、中国(杭州)数字文化小镇、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建设,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8.5%。钱江经济开发区要围绕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区目标,实施“南联东进”战略,坚持“一智三新”新型产业发展定位,壮大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七大产业链,推进润丰能源、南方中金等重点项目,培育“未来工厂”“智能工厂”5家、工厂物联网10家。

四、提升功能品质,打造精彩闪亮城市新中心

高水平推进城市建设。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方案,启动核心区块城市设计。服务保障杭州云城(余杭片区)重点项目建设。实施靓城行动“1466”计划,开展“交通大发展、环境大提升、配套大完善、空间大优化”四大攻坚行动,建设科技文化中心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等项目464个。提升土地利用绩效,盘活批而未供土地4390亩、供而未用土地3650亩、低效用地3500亩。持续巩固“无违建创建”成效,拆除违法建筑75万平方米。打造交通强国示范区,推进交通“四大百亿”工程17个,保障湖杭铁路、高铁西站枢纽及地铁3、4、10号线、机场快线等重大项目推进,加快文一西路提升改造、莫干山快速路建设,开工文一西路西延、杭徽高速余杭互通接线改建工程,确保东西向快速路高架建成通车。完成6个美丽城镇建设,创建省级样板1个、市级样板3个。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加快推进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实施220千伏科创变输变电等项目,完善电动汽车充电桩布局,建成综合供能服务站2个。

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实施西部富美“1355”计划,开展“环境提升、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三大攻坚行动,推进“产业富美、生活乐美、生态秀美、数字智美、精神和美”五大类项目。落实“强村富农”新政,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2%、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长8%以上。推广应用“浙农码”,实现农产品赋码运行。基本消除集体经济营收100万以下相对薄弱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万元。创建省级特色农业强镇1个,新招聘农村职业经理人8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扩面提升美丽乡村85个,创建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村8个。实施新一轮“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高标准开展生态治理。建立健全碳达峰数智管理体系,分步推进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等领域达峰行动,全面实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推进“五气共治”,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5.7%以上。深化“五水共治”,创建市级“污水零直排”镇街2个、工业园区4个,国控断面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编制湿地保护利用规划和湿地水城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梦溪水乡重点区域规划建设,彰显世界级“湿地水城”典范形象。创建省级美丽河湖2条、水美乡镇1个、森林城镇2个。落实“林长制”改革,完成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2400亩。创建垃圾分类省级示范小区21个,实现生活垃圾日均回收利用率达50%以上。

五、增进民生福祉,绘就幸福美好生活新画卷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奋进计划,开展“打造标杆学校、锻造教师队伍”等八大行动。推进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启用良渚高级中学、未来科技城第三初级中学、第四小学等19所学校,引培名优教师50名。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推动校外培训机构健康发展。保障浙大一院总部二期建设,加快区公共卫生中心项目前期,推进良渚医院及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招引医疗卫生中高级人才50人。实施社区空间布局专项规划,推动小区、社区、片区三级民生服务综合体建设,建成居民驿站7家。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高质量就业城区,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以上,培训高技能人才2000人次,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实现养老保险参保率95%以上、户籍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9.5%以上、社会保险全民参保率100%。力争开工建设公租房12.5万平方米,交付公租房800套、人才房500套。深入开展“民呼我为”专题实践活动,加强“一老一小”照护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全省养老助餐服务试点,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综合体5个。启动第二轮全国“示范型”、省市“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创建。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实现欠薪案件动态清零。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高标准做好“三大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文章,推进良渚博物院二期,建成径山禅茶文化中心,启动创建大径山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推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试点区、消费试点区建设,打造非遗创新空间站和传统工艺振兴工作站。高水平规划“五馆一中心”,推动项目开工建设。启动市级千年古城复兴试点项目。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引进数字文化重点企业10家以上,确保中国良渚影视创新中心开园。举办“杭州良渚日”系列活动、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第五届径山禅宗祖庭文化论坛。

办好民生实事项目。各位代表,我们始终坚持用心用情干好民生关键小事,在经过前期广泛征集、仔细遴选、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13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现提交大会审议。1.住房保障项目。开工建设安置房60万平方米,竣工安置房50万平方米,回迁安置1200户。2.居住改善项目。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15万平方米,符合条件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实现“愿装尽装”。3.教育惠民项目。开工建设学校17所,新增班数282个,提供学位10940个;启用学校项目19个,新增班数528个,新增学位22380个。4.健康惠民项目。新建、改造绿道17公里,新改扩建体育公园等基层群众体育设施12处;对50-74周岁户籍居民开展结直肠癌筛查5万人以上;在人流密集公共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500台,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组织应急救护培训360场次以上,受训人数不少于2.4万人。5.养老服务项目。新增15家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施生活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60户。6.无障碍环境建设项目。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2200处、6500平方米以上,规范提升星级“残疾人之家”5家。7.食品安全项目。建设学校食堂“阳光厨房”258家,完成学校“阳光厨房”全覆盖,建设智能“阳光厨房”176家;新建农村家宴中心“放心厨房”7家,建成农村家宴“阳光厨房”12家;创建省级放心农贸市场7家。8.交通改善项目。按照“四好农村路”建设要求,提升改造乡村道路25公里;实施联网路工程,开工“断头路”5条,打通“断头路”4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600个;新增、优化公交线路14条。9.文化惠民项目。新建杭州书房1家,开展杭州书房活动20场次,完成文化惠民活动100场次。10.婴幼儿童照护服务项目。新增示范型儿童之家12家,新增婴幼儿照护服务社区成长驿站11家,新增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180个以上,组织婴幼儿家长养育技能提升专业培训70场次。11.全民反诈项目。通过集中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确保全年发案量较2020年同比下降,百万元以上诈骗案件破案率达到60%。12.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水库安全鉴定23座、堤防安全鉴定40公里,完成山塘整治3座,新建及改造水文测站20座。13.“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项目。完成“污水零直排区”生活小区创建23个,“污水零直排区”工业园区创建4个。

六、提升治理效能,谱写“平安余杭”建设新篇章

夯实基层治理基础。迭代升级“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社会治理体系,加快形成集数据归集、事件处置、研判分析于一体的基层治理平台,实现90%以上事件直接指挥处置。着眼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以多跨场景应用为抓手,完善“四治融合”,加强“四源治理”。完善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强化镇街村社中心功能,形成矛盾纠纷化解“136”格局。推进区房产(物业)行业纠纷调解委员会实体化运作。

守住公共安全底线。落实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完成上级下达的疫苗接种目标任务,构建公共卫生与应急服务新体系。启用城市安全运行“CT”项目,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实施“防抗救”一体化自然灾害防控能力提升工程。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委会+专委会”体系,深化“图码指数”精密智控和“同心守安”红色联盟机制,加强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建筑工地、城市运行、危化品等九大重点领域事故防控,实现安全生产事故数、亡人数“负增长”。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平台、“雪亮工程”二期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持续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巩固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机制,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涉网新型犯罪。强化金融风险防范,持续做好网贷风险处置工作。严格落实领导下访接访约访制度,排查调处重大不稳定因素,实行区镇村三级包案,推动信访积案全面清零。

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我们将坚持“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干必干成”,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优效能、更严作风,不断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是持续解放思想,永葆干事创业激情。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抢抓区划调整重大机遇,应时而动、顺势而为,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和专业水平。

二是树立法治理念,增强依法行政本领。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切实规范行政决策行为,严格履行法定程序,促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完善“云复议”大厅功能。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察、司法、审计等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高质量办理建议提案。

三是加快改革进程,营造更优营商环境。落实“整体智治、唯实惟先”要求,推动政府施政理念、体制机制、工具手段全方位变革。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法依规促进平台经济、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四是深化作风建设,打造廉洁高效政府。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极落实基层减负要求。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突出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各位代表,百业正兴当下有为,百事正举未来可期。裂变而来的余杭,经历空间大重构、资源大调整、发展大提速的转换,经历交通设施大建设、教育医疗大提升、城乡面貌大改善的重塑,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美好、更加充满希望的未来!

各位代表,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辉煌历程照亮新征程,同心筑梦奋斗新时代。站在新起点的余杭,正以奋发状态谱写崭新历史篇章。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砥砺前行,扛起新使命、展现新气象、创造新业绩,全力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为高水平建设创新余杭、品质之区、文明圣地而不懈奋斗!

梦溪水乡:包括五常湿地、未来科技文化中心、和睦水乡,东至绕城高速,南至绿汀路、02省道,西至万金路、上和路,北至文二西路,总面积约11.71平方公里。

“绿色风暴”行动:围绕“全域美丽大花园”建设,在全区层面开展生态环境治理专项攻坚行动,持续全面排查空气、水、固体废物和土壤、自然生态保护等领域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做到问题有效发现、有力整改、有序销号,全面提升全区生态环境质量。

一廊一轴、一心三片:“一廊”即以东西向的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以未来科技城为核心区,辐射带动良渚新城、钱江经济开发区和周边地区,构建产学研紧密协同、产城人高度融合的创新发展“金腰带”。“一轴”即串联良渚古城遗址、中国(杭州)航空科技小镇、云城核心区域、未来科技城中央公园的南北向“千年发展轴”。“一心”即规划研究中的余杭区城市核心区,联动未来科技城和云城核心区域,范围约70平方公里。“三片”:未来科技城、云城余杭区块,以及余杭、闲林、仓前、中泰、五常5个街道组成的城西片;良渚遗址管理区、良渚新城、钱江经济开发区,以及良渚、仁和2个街道和瓶窑镇部分区域组成的东部片;径山、黄湖、鸬鸟、百丈4个镇,以及余杭街道、瓶窑镇部分区域组成的西部片。

文旅“1010”工程:围绕打造“全国文旅融合样板区”目标,挖掘余杭三大文化历史底蕴,放大“双世遗”品牌效应,重点打造良渚文化艺术长廊等10个重大文旅项目、径山禅修酒店等10个酒店类项目。

五馆一中心:科技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博物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定位城市级文化设施,位于杭州未来科技文化中心南北中轴南端。

三线一单: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教育高质量发展奋进计划:未来5年,聚焦“建设投用100个以上学校项目”等8项重点指标,开展“打造标杆学校、锻造教师队伍”等8项行动,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区,努力实现余杭教育“三年大变样、五年攀高峰”。

七个示范先行目标、七项争先举措:《余杭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举措。七个示范先行目标,即推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工作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在改革探索中示范先行;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模式基本确立,努力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示范先行;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基本形成,努力在优化收入分配上示范先行;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努力在共建共享品质之区上示范先行;中华文明圣地魅力更加彰显,努力在物质精神共富上示范先行;美丽余杭生态底色更加靓丽,努力在全域美丽大花园建设上示范先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努力在全域治理现代化上示范先行。七项争先举措,即提升创新策源能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争先;全面落实收入双倍增计划,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争先;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争先;实施“西部富美”“靓城行动”,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争先;全面打造文化文明高地,推进先进文化发展争先;建设全域美丽大花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争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社会治理争先。

创景计划:深化数字化改革,通过建立健全“需求分析、孵化培育、评估激励、持续迭代、揭榜挂帅”的应用场景“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创造形成一批有余杭辨识度的硬核场景,力争在2021年底前,创新谋划区级典型场景50个以上,建成重大多跨场景10个以上,入选省级揭榜挂帅项目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数字资源超市:以“共享开放、共创共用、集约整合”为理念,归集上架包括基础设施、云资源、数据资源、应用组件、应用系统等各类数字化资源,是我区智慧城市数字“新基建”,是面向信息化项目管理者和建设者的数字标准零部件“超市”。

“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浙江聚焦“处理好县乡、条块关系”推出的一项改革举措,着力构建明晰化县乡权责体系、模块化乡镇(街道)职能体系、集成化事项运行体系、数字化平台支撑体系、制度化利益协调体系,推动“条”“块”间权责更加统一、分工更加合理、执行更加有力,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网智治”2.0版本:围绕“一网智治”数字法治目标,完善政法一体化办案、综合行政执法、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3个体系,协同建设政法一体化办案、综合行政执法、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3个集成应用和“云上公安”、大数据监察监督系统、法院智能化办案等8个基础应用,提升“非接触性”执法、舆情检测系统等升级应用。

翱翔计划:由“未来之星”“未来之光”“未来之源”“未来之力”四大模块共同组成,涵盖人才引育、金融服务、产业扶持、大孵化器建设等服务创新发展各方面内容。

“数智城生金、文平总衣服”十个字:市政府提出的未来产业发展导向性工作抓手:“数”指数字经济,“智”包括人工智能、智能装备、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穿戴、智慧城市、机器人等,“城” 包括规划、建筑业、房地产业、物业等,“生”包括生物医药、大健康、中医药、医疗等,“金”指金融业,“文”指文化产业, “平”指平台经济,“总”指总部经济,“衣”指纺织服装、时尚产业,“服”指生产性服务业。

“3655”梧桐计划:力争未来3年内有机更新工业用地6000亩,新建产业空间500万平方米,力争2023年园区内亩均税收5万元以下低效企业基本出清。

靓城行动“1466”计划:“1”即围绕“高水平建设创新余杭、品质之区、文明圣地”一个总目标;“4”即实施“交通大发展、环境大提升、配套大完善、空间大优化”四大攻坚行动;第一个“6”即聚焦“八镇街四平台”总面积约605平方公里的范围;第二个“6”即“美化、序化、亮化、功能化、显文化、数字化”六化要求。

西部富美“1355”计划:“1”即围绕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典范、共同富裕示范窗口”一个总体目标;“3”即实施“环境提升、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三大攻坚行动;第一个“5”即惠及西部5镇(径山镇、黄湖镇、鸬鸟镇、百丈镇和瓶窑镇苕溪以北区域),兼顾其他农村地区;第二个“5”即在原有政策基础上三年新增区财政投入不少于50亿元。

矛盾纠纷化解“136”格局:在矛盾纠纷化解上,推动60%以上在村社级矛调中心化解,30%以上在镇街级矛调中心化解,确保到区级矛调中心化解的矛盾纠纷不超过10%,有效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

声明:本文有删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