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锦公寓


(记者 宋晗语 高庆洋) 城乡宜居与民生福祉相连。今年,余杭区着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增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在居住环境、住房保障、未来社区建设等方面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持续彰显城乡“美”的魅力,增强民生“暖”的感受,努力描绘一幅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城乡宜居”现代化图景。

老旧小区“逆生长”

改出幸福新生活

上午,瓶窑镇华兴社区桃源小区的两层楼健身房里,不少人正挥汗如雨。居民王荣华说:“之前这里是垃圾清运中转站,天天都是投诉,现在改建后变成了小区里自己的运动场所,我们当然高兴!”

桃源小区建于80年代,是开放式小区,房屋建筑类型多样、产权复杂、老龄化显著,老旧小区共性问题十分突出。

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全方位提升人居环境,小区全面实施改造工程。过程中,坚持“软硬兼施、改治并举”的原则,一方面聚焦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补短板,重点开展建筑外立面整治、屋面修缮、管线整治、电梯加装等工作;另一方面,引入第三方运营机构,参与设计改造全过程,确保后续运营高效。

其中,“置换+改造”盘活低效空间,“拆除+增设”提升环境风貌,“建配套+加电梯”补齐短板,增设了休闲健身场所、老年活动中心、社区食堂、健康驿站等公共服务场所,还完成了36台电梯的加装工作。如今,桃源小区已焕然一新,旧貌换新颜。

截至目前,余杭累计实施改造老旧小区58个,惠及住户6200余户,实施电梯加装221台,新增(改造)公共配套设施超15000平方米。

住房有保障

“安居”又“安心”

余增澎是今年9月刚搬进位于浙江余杭经济开发区荼锦公寓的租户,离单位骑车仅10分钟路程,一室一厅一卫的房间格局,余增澎坦言:“很好很舒适,而且租金还便宜,跟自己家没什么区别。”

荼锦公寓是今年余杭新增交付运营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之一,也是余杭区首个交付运营的人才专项租赁住房项目。为解决新市民、青年人来余杭工作、生活的首个难题——住房问题,余杭区通过构建广覆盖、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多维发力做好住房保障民生兜底,多举措推进“住有宜居”工程。

截至目前,全区新开工建设公租房、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共19.64万平方米,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9416套(间),推出公租房实物配租810套,推出人才专项租赁住房616套,筹集青荷驿站189套(间)、服务超过6万人次,努力让来余青年“安居”又“安心”。

建设未来社区

百姓幸福“再加码”

临近中午,仓前街道万和社区的“果岭·幸福满仓”共同体如往常一样热闹。食堂里菜香四溢,各种功能室里,舞剑、下棋、打台球、看电影的居民很多。

据万和社区党总支委员、居委会副主任葛晨昀介绍:“我们有个口号,叫‘进一扇门、办所有事’,一楼可办理政务、党务、商务等事项,二楼活动室覆盖‘一老一小一青年’,能满足居民在养老、托育、教育、医疗、文化等各方面的迫切需求。”

社区还将“可持续运营”作为“解题思路”,社会资本投资占据了54.95%的比例,各类商铺以优惠的价格入驻,以普惠空间引流,以优质的服务便民。

万和社区成立于2023年,辖区地域狭长,如何用一个阵地覆盖所有居民?对此,社区围绕“共建、共享、共生、共荣”,构建了“三心多点”的空间布局,以“果岭·幸福满仓”共同体为主阵地,中间片区打造儿童活动中心,南部片区建设全龄活动中心,并以一条生态漫步绿道串联,覆盖所有业主,以多样活动拉近居民“心距离”。

未来社区建设是焕新现代城市品质、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践行共同富裕的基本单元,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今年,余杭通过迭代完善机制政策、系统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推动落地街道全域类未来社区建设试点等路径,高质量打造全域可感可及可享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累计建设省级未来社区61个,其中引领型16个,累计建设覆盖率达6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