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综合性民生服务统一入口“看余杭”App


(记者 俞杰)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一流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不断吸引着资本向此流动、企业在此扎根、人才朝此汇聚。

当前,余杭正加速推进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向营商环境要生产力和竞争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今年以来,余杭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华体网全面深化改革的指示要求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省委、市委“新春第一会”部署要求,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牵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撬动全面深化改革各领域体制机制创新,持续打造一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系统集成做好“乘法”

优化升级“服务区”

“余省心”“预约挂号”“余安码”“七优享”“我的村社”……点开全区综合性民生服务统一入口“看余杭”App,80余项民生服务及丰富的融媒资讯,汇聚成24小时不打烊的服务群众门户。

这背后,是以“资源汇聚一个平台、意见建议及时回应、社会治理全民参与”为主线,统一入口、统一服务界面、统一用户体系,各部门数据互联互通,各个数字化应用后台归集到一个后台管理系统中,实现“一个主体开发、一个后台使用、全区部门共享”。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不是一两个部门的事情,它牵涉的改革工作和方方面面都相关,是一个系统工程,正所谓“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

2024年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就明确,要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主体责任,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不断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细,切实做到“一盘棋”干事、“一条心”成事。

按照中央、省、市要求,余杭结合自身实际,对全区改革工作体系进行调整优化,健全区委深改委牵头抓总、区改革促进中心统筹协调、专项小组分领域负责、牵头单位组织实施、责任单位协同落实的组织工作体系。

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注重整合服务场景、搭建集成平台,使政务服务从“碎片化”转变成“一体化”,构建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的为企服务新生态。

作为杭州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首个区县样板,余杭持续迭代升级“一中心一平台一闭环”。

以“余省心”线上平台为例,搭建形成项目、政策、金融、人才等8大服务模块,整合上架“上市一点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券”等12个区级部门的16个特色应用,集成行政审批、政策兑现、诉求处置、融资贷款等1000多项涉企服务。截至目前,平台已拥有8.4万注册用户,上半年点击量108.5万次、办件量15.42万件。

深化系统集成提升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效能方面,余杭有许多新探索、新实践:涉企法律服务集成改革,推动“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搭建涉企法治服务专项人才库;“余商出海”集成改革,依托“企呼我应”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通过外贸出海领域个案化解推动系统破题,打出“余商出海”组合拳;还有全面承接国务院下发的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创新推出新居民(人才)落户一件事、民宿经营一件事、港澳台侨服务一件事等具有余杭特色的应用场景,联动部门合力,提升办事质效……在营商环境改革的“破旧”与“立新”中,变的是流程、是内容、是载体,不变的是余杭始终以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为导向。

注重实效减少“温差”

打造发展“加油站”

不久前,市值风云董事长杨峰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感谢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每年两三百万的补贴直接打到账上,然后发个短信告诉你:钱到了,你们查一下。”杨峰还在朋友圈安利大家“都来余杭区创业”。

在这条朋友圈发出的当天,市值风云收到了来自未来科技城管委会的102.82万元补助,其中研发补助91.14万元,房租补助11.68万元。

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中,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主动感知企业需求,根据发展不同阶段,在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从政府“有什么、给什么”逐步向企业“要什么、给什么”升级。

余杭一边坚持“开门搞改革”。立足于社会看得懂、企业有感受,建立健全“系统谋划—推进实施—督查问效—考评推广”的改革全周期闭环管理体系,拓展社会各界参与改革决策、评价的途径和方式。

今年上半年,我区先后举办306场政企恳谈、政策宣讲、业务培训等活动,围绕企业管理、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等企业高频需求,开展政企面对面交流。建立“企呼我应”涉企问题全流程高效闭环解决机制,实现涉企问题受理、交办、办理、反馈、评价全流程线上可视化闭环处置。在此基础上,强化涉企问题的复盘分析,谋划针对性改革举措和项目清单,推动解决普遍共性问题的经验做法固化为制度成果。比如:围绕人工智能企业算力缺、算力贵问题,推动相关业务部门重新研究产业政策,针对性出台相关补助和支持措施。

一边让“政策找企”。依托余省心企业(人才)服务平台,优化算法模型和精准推荐引擎开发,提升政策供给与企业需求的自动匹配度,以更高精准度的政策匹配和靶向推送,完成从“企找政策”向“政策找企”转变,推动更好实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资金兑付周期平均缩短3个月以上。

截至目前,平台动态整合省、市、区各级惠企政策468条,上半年新上线惠企政策290条,兑付金额20.85亿元,其中“免申即享”政策131条,“免申即享”兑付金额11.33亿元,精准推送适配政策信息3.62万条。

创造、保护与运用

锻造赢商“硬内核”

一流的营商环境,既强调对企业的滋养润泽,也注重保驾护航、撑腰打气。

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最优区的过程中,余杭以知识产权为切口,推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正是对此最生动的诠释和实践。

2023年,余杭在知识产权领域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新增专利授权1394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387件,同比增长25.16%;PCT国际专利申请507件,同比增长28.68%……火热的创新氛围,也让余杭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面临主体多、任务重的压力。

余杭要如何做?如果把知识产权比作种植一季瓜果,余杭的选择就是把服务覆盖到从选种、育苗到成长期防病、除害,再到收获期上市、交易的每一个环节——

专利创造上,组建“人工智能运营中心”、专家库以及人工智能创新数据监控平台,累计为30余家企业完成98项高价值专利培育;打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快审通道,将企业专利授权周期从18个月缩短至3个月。

价值释放上,依托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等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链接科技机构、高校院所、科技企业等专利主体,推动专利成果转化;持续推动金融支持产品创新,首创“三层担保模式”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6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产权保护上,建成全省首个知识产权调诉中心,建立涉网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建设“涉网知识产权共享法庭”、涉网知识产权纠纷智审系统,提升纠纷办理效率,制定首个商业秘密省级地方标准《商业秘密保护管理与服务规范》。

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畅通知识产权保护渠道……这既是创新果实的“保护网”,又是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也是余杭找准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定位,处理好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关系的一个缩影。

把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培育得更好,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上当先锋、作示范。

今天的余杭,汇聚来自天南海北的创业投资者。今年一季度,全区新设市场经营主体1.21万家,总量达28.12万家,总量、增量均位列全市第一。这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真实呈现,是城市重要新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韧性所在、信心所在。

营商环境不是一个“风口”,而是为所有风口助力的“发动机”,环境越优、动力越强。

2024年,余杭定下“32141”的新目标。向着这个目标,余杭大步迈向营商环境“优无止境”的进阶之路,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驰而不息、前行不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