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瑚滢 陈玮铭 闲林微融媒体中心 高青怡)旧时在余杭农村,添砖加瓦盖新屋,必先在新房内立灶,而立灶必请人在灶壁上画上一幅“灶头画”。“灶头画”用大红大绿、浓墨重彩的颜料涂出图案,并配上吉利的文字和祝福语,寄托农家期盼家庭平安、粮食丰收的美好愿望。

近日,闲林街道文化驿站举办了一场以“传承非遗技艺 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灶头画”创作体验活动。孩子们走进文化驿站,向非遗传承人阮士荣“拜师学艺”。

活动中,阮士荣一边向孩子们讲述“灶头画”的起源、发展和现状,一边教授“灶头画”的绘画技巧。色彩跳跃的图案、充满创意的线条、富有生活气息的主题……一幅幅带着童真想象的“灶头画”在一双双稚嫩的小手中绘就。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灶头画’,体验传统的‘灶头画’创作,这才知道原来作画的题材那么丰富。”参与活动的小朋友苏品诚说。

这种在灶台上衍生出的民俗文化,是江南民间独有的艺术,也是闲林街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阮士荣是闲林一带仅存的“灶头画”匠人。他从小在外婆家长大,外公和舅舅都是当地的民间艺人,在家人的熏陶下,他自幼便开始学画。

阮士荣说:“那时画‘灶头画’算是个‘美差事’,一天5块的工钱,比普通干农活多了整整5倍,当时一家有七八口人,全靠我一人养活。”

阮士荣已为1000多户家庭绘制过“灶头画”。如今土灶几乎绝迹,他就把“灶头画”的技法搬到了画纸上,还原旧时生产劳作、儿童游艺、岁末习俗等生活场景。

这些年,阮士荣创作的画作不计其数,出书、办画展、教人绘画,退休生活忙得不亦乐乎。他绘制的“灶头画”还走出国门,相继在荷兰、法国等地展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