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阮伟康) 近日,一则余杭市场经营主体存量突破28.6万的消息不断“刷屏”。

消息显示,今年上半年,余杭区新设市场经营主体27187家,市场经营主体总量、增量均蝉联全市第一。截至目前,我区市场经营主体存量286758家,其中企业在册113726家,个体工商户173032家。

企业到哪里投资、人才去哪里创业、项目在哪里落地,看似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实际上都反映了一个地区的“集聚效应”。

那么,究竟余杭有何魅力,让企业都爱来此“扎堆”呢?

从一组数据看发展动力

7月,全国多地经济“半年报”出炉。余杭也晒出了成绩单: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5.5亿元,总量稳居全省第一,占杭州市的15.94%;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增速全市第一。

在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偏弱、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企业经营压力较大等不利条件下,余杭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来之不易。正因此,“余杭为何能一路领跑”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另一则消息似乎给出了答案——余杭再次被授予“科技创新鼎”,自该奖项设立以来,余杭已连续四年夺鼎。

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放眼整个余杭,之江、良渚、湖畔、天目山四大省实验室是不同领域的创新核极;未来科技城、良渚新城、余杭经济开发区三大产业平台动能澎湃,是区域产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阿里巴巴全球总部扎根余杭引领数字经济强劲发展,字节跳动华东中心、快手浙江总部、中电海康总部、vivo全球AI研发中心等一大批“塔尖”企业在这里形成了“虹吸效应”,不断形成技术、人才、金融资源的聚合反应。

围绕这些高能级创新平台和头部企业,今年,余杭启动“环之江实验室创新生态圈”建设,利用之江实验室在智能计算领域算力、模型、数据的核心优势,计划打造一个“创新平台+孵化器+特色小镇+产业集群”的创新生态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浓厚的创新生态可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带来的是上下游产业的联动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加速生成,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人才聚集余杭也就不足为奇。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余杭拥有270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数字高技能人才1933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42.4万人。

从一个理念看营商环境

在区企业(人才)综合服务中心,企业接诉员收到这样一条诉求:一家生物医药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需要生物样本和检测仪器,但相关设备价格高昂,能否共享实验室资源?

一场政企恳谈会由此展开,最终,该企业与良渚实验室实现资源对接,成功落地“科研问诊”免费科研服务。

“我们搭建的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多了‘人才’二字。所以说,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也应该紧紧围绕着企业和人才的全生命周期开展。”区审管办相关负责人说。

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这是余杭对待企业和人才的态度。用更形象的语言描述,便是那句“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服务理念。

一直以来,余杭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用一系列实打实的改革举措释放惠企红利,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去年8月,余杭启用全市首个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一中心一平台”,以超常规、高标准的增值服务供给,精准回应企业人才个性化需求,让企业和人才得实惠、获发展。

今年以来,余杭紧扣全市“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政务服务改革再升级,让企业和人才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通过做“加法”,加大涉企制度优质供给;通过做“减法”,减轻企业负担;通过做“乘法”,放大法治服务乘数效应;通过做“除法”,预防消除企业风险。

以就业为例,毕业生可在杭州西站通过“1号求职机”完成简历投递,实现“不出站找工作”;以开办企业为例,企业只要在网上点点鼠标,便能实现“一日办结”,全区企业开办全流程网办率达96.47%,个体工商户达99.93%。

从中可以窥见,余杭始终以改革大力推进政务服务的透明高效,努力以政务服务实效打造“审批更少、流程更优、体制更顺、机制更活、效率更高、服务更好”的一流生态,从而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创造更有吸引力投资环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