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宋晗语 景宇 吕洋)烧得通红的玻璃液从上千度的高温熔炉中滴灌而下,机器手一来一回间,熔制成型的玻璃瓶就从传送带上鱼贯而出。玻璃液的亮橙色还未完全从瓶身上褪去,工人即在一旁随机取样,进行第一道关口的检查。

机器轰鸣声振聋发聩,玻璃液产生了光影璀璨,扑面而来的是令人震撼的“工业风”……昨日,记者来到三星工艺玻璃有限公司,身临其境企业奋战一季度订单的“火热”生产线。

在如诗如画的径山镇小古城村,三星工艺玻璃有限公司在“化妆品用玻璃”这一细分制造型行业里“一马当先”,自1985年成立以来,40年间只做一件事,就是生产化妆品玻璃包材。“我们的熔制生产线,开起来了就不能停,2024年全年产值达到6.5个亿,比上一年增长20%,创了历史新高。”公司总经理戴季恬向记者介绍。

一进入熔制车间,明显感到室温升高不少,靠近一点,滚烫的热气迎面扑来。戴季恬介绍:“车间的工作环境温度基本在45℃左右,工人每过半小时就要轮换休息,只有我们的设备是不停的。”一旁,写在小黑板上的“设备每小时生产明细表”清楚地记录着从早上8:30到次日早上7:30的成品率、质量反馈情况,24小时不间断。

“新鲜出炉”的玻璃瓶整齐划一地排列在生产线上,分批次进入退火炉装置中进行冷却,接下来的环节是检验与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在半成品检验流水线上,工人们逐一将带着余温的瓶子拿起来检查、测重。“这一环节属于瓶子们的第一次‘体检’。”戴季恬随机从生产线上拿起两个待检玻璃瓶,放在秤上测量,一只188.88克,一只188.78克,都合格。

“我们在生产上有严格的品控把关,每一款产品在重量这一环节上不得超过2克的浮动,不然就是废品。”说话间,工人们熟练的动作始终未停。“体检过关”的集体装箱进入下一检验环节。据了解,半成品检验流水线上平均有4-5位“体检师”,每人每日可检瓶子约1万只。

“体检合格”的瓶子被整体打包进入接下来的生产线,进一步检验、喷涂、印刷、再检验、再包装最后进入物流……每一天,三星工艺玻璃的日产值能达到80万只。据了解,这些来自三星工艺玻璃的“美丽瓶子”,如今在全国市场中占到了近20%的份额。

2024年,三星工艺玻璃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同时也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企业研究院、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目前已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新型高白料安全环保化妆品玻璃瓶研发单位,获得过58项专利。这也意味着三星工艺玻璃将持续在细分市场中以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为特征进一步努力成为行业佼佼者。

“市场对我们产品质量、出货速度的要求都在不断提升,目前我们根据市场预测以及现有的充足订单,已经做到满负荷运转。我们会全力以赴做好准备,从容应对一季度‘开门红’。”戴季恬很有信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