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吕洋) 当当影业出品的电影《河边的错误》亮相法国戛纳电影节,游一卡的桌游《三国杀》电子版被翻译成10余种语言……余杭企业出海的成绩背后,有着文化出海特色服务驿站发挥的支撑性作用。

曾经,文化企业若要开拓海外市场,往往面临“多头跑、审批繁、支持散”的困境。如何让优秀的文化产品顺畅地“走出去”?余杭以落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杭州)为契机,创新打造文化出海特色服务驿站,系统构建起覆盖全链条的服务体系。

在线下,驿站打造集成式服务窗口,迈出为企业减负的重要一步。大厅整合了工商、税务等20个服务窗口,企业可同时办理多项审批与增值服务,并开设微短剧专项审查窗口。在线上,数字化服务平台同步运行,链接10余项业务服务,并接入“浙里办”“余省心”等端口,实现服务并轨、资源共享。此外,驿站还引入国家(杭州)短视频基地创作运营中心,并依托50亿元杭州文创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及2亿元区文艺发展基金,为100余家企业累计兑现超3000万元,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筑牢基础服务后,驿站进一步在服务能级上做“加法”,让企业出海之路走得更稳、更远。通过组建服务专班,对运营团队进行点对点的政策培训,将政策申报的平均周期从30天缩短至15天。在IP融合方面,对符合条件的作品出海给予50%的翻译、发布费用补助,单项补助金额最高300万元,以真金白银降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成本。同时,通过联动相关职能部门,提升平台在行政审批、文创政策兑现等方面服务能级。

驿站最具特色的创新,在于打通了文化出海的全流程闭环。在“出海前”,做强良渚新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举办相关主题活动,帮助企业扫清版权布局的障碍盲区。在“出海中”,深化第三方机构合作机制,优化出海保险、法律援助等服务,并通过举办国际活动为企业搭建交流的桥梁。在“出海后”,持续提供外汇结算、海外仓等配套服务,确保企业在海外市场行稳致远。

从“分散服务”到“一站集成”,从“单点突破”到“系统赋能”,余杭文化出海驿站的探索,不仅为企业开辟了扬帆远航的快速通道,更通过机制创新与资源整合,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文化动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