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潘文) “以前吃饭得自己做,现在走几步就能到食堂,不仅价格实惠,还能和老朋友们拉家常。”家住闲林的78岁独居老人杨兴华,说起“家门口”的幸福共同体笑得合不拢嘴。
这一变化,正是余杭“十四五”时期以来养老服务跨越式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老年友好型城区建设,全域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上午10时,在仓前街道仓梦幸福满仓共同体,老年居民陆续前来吃午饭。在幸福食堂就餐区,几位“红马甲”穿梭在人群中,为老人实时提供帮助。沈大伯笑着告诉记者:“我每天都会过来,这里的饭菜符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
除了就餐,仓梦幸福满仓共同体还有康养健身、书画阅读、健康义诊等服务,一站式满足老年人餐饮、社交、学习、议事等多元需求。
同样,位于余杭街道洪桐村的溪畔客厅百岁幸福家也是设施完善,影音室、理发区、多功能活动区、医养结合区、心理咨询室等一应俱全,村民闲暇时可以在这里品茗阅读、对弈切磋、交流互动。
“您平时要注意血压。”医养结合区内,养老护理员陈碧霞正在为老人量血压,并将血压数值记录在登记表上。这里还配备了康复保健设备,为老人提供基础健康检查服务,同时还设有6张日托床位,配备2名养老护理员,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日托服务。
百岁幸福家的建设并非千篇一律,而是根据社区实情和老人需求“量身定制”。比如依托径山花海等旅游资源设置的康养旅居型百岁幸福家,依托闲林埠老街等人文资源打造的人文休闲型百岁幸福家,依托数字资源打造的智慧养老型百岁幸福家,依托医疗、托育等资源设置的功能复合型百岁幸福家等。
截至目前,我区已建成12个镇街级示范型百岁幸福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达100%,惠及老年群体超40万人次;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3个,市级老年友好社区1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