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罗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残疾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

自推动实施“余智同行 残障新生”专项行动以来,余杭区纪委区监委坚持聚焦民生关切,立足监督主责,构建“区委领导、纪委牵头、部门主抓、企业协作”四方联动机制,按照“高质量、共富裕”的发展要求,着力破解残疾人、失能老人、特殊儿童群体心理关爱、安全防护、社会融入等难题。

截至目前,专项行动已累计惠及残障群体4.2万余人次,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余杭科技助残相关做法入选浙江残疾人共同富裕首批10项典型经验,获中国残联全国推广。

为激活助残产业科技赋能引擎,区纪委区监委紧盯“技术研发-产品适配-服务推广”全链条,组织亲清联络员、特约监察员下沉到未来科技城等产业集聚区,监督推动相关产业助企政策精准滴灌。推动区残联成立全省首个“高科技企业助残联盟”,陆续吸引强脑科技、程天科技、南粟科技等30余家高科技辅助器具企业入驻,为企业交流互鉴搭建优质平台。

“以前假肢价格高昂,现在有了企业帮助、政府补贴,终于用上了高科技产品,生活完全变了样。”一名受益者在面对护航监督组工作人员回访时感慨道。

在“财政支持+企业让利+社会捐赠”政企联动多元机制保障,以及纪检监察组织的全程嵌入式监督之下,我区已累计为残疾人免费安装智能仿生假肢30例、人工耳蜗28例、助听器1000余例。

助残服务政策、资金保障是科技助残的枢纽和关键,区纪委区监委围绕政策制定、传达、执行和资金发放等重点靠前监督,压紧压实职能部门主体责任。一方面,推动民政、财政等相关部门出台具体实施办法,明确辅具适配、康复补助等惠民举措,将智能仿生假肢等高科技辅具纳入补贴目录;另一方面,嵌入式精准监督资金使用过程,联动财政、审计部门,建立资金动态审核机制,定期反馈政策执行绩效。同时,完善“纪委+群众+第三方”联合评价机制,形成监督闭环,提高补贴发放的精准性、及时性、规范性,提升群众满意度。

“在‘余智同行 残障新生’专项行动的帮助下,孩子可以在融合教育项目数字化平台获得华体网康复关爱服务,对学习的兴趣明显提升,情绪也更加稳定。”瓶窑8岁孤独症患者小陶(化名)的母亲对前来回访的区纪委区监委工作人员说道。

截至目前,融合教育项目数字化平台已累计为277名孤独症、学习障碍等特殊儿童进行教学康复评估。

为进一步深入化解残障群体急难愁盼,满足残障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好共建共享的共同富裕之路,区纪委区监委联合教育、民政等部门起底信访投诉,通过派驻驻点监督、走访项目现场、查看资金台账等方式,持续推动解决群众关切问题。

在监督推动保障残疾人权益方面,全程监督助残主题活动开展,督促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在保障失能老人群体权益方面,督促高科技辅具进村社工作高效开展,为失能老人居家养护、外出提供便利;在保障特殊儿童群体权益方面,督促推进融合教育、孤独症儿童居家康复等项目,不断提升康复教育服务质量。

此外,围绕残疾人补贴发放、高科技助残设备采购、残疾人服务人员选聘等重点环节,在全区221个村社开展全覆盖专项整治,切实以“小切口”监督护航“大民生”。


分享: